今日小佳給大家講講端午節的由來。
記得兒時每逢五月初五的前一個月左右的時候開始老媽幾乎隔三差五就會包粽子,而我也在那個時候對粽子情有獨鐘。成家之后也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這天陪二老吃頓飯,當然飯桌上的主角一定還是粽子。以至于我們只要提到五月初五的端午節這天除了假期之外更多談論的就是粽子,其實在我們中國在端陽日這天還有很多其他的習俗已被我們慢慢的淡忘了。這期我們就來聊聊既熟悉又陌生的中國端午節。
關于端午節的由來我們有著各種不一樣的說法:
一種說法是春秋時期楚國人伍子胥,幫助吳王闔閭謀取了王位。在伍子胥的輔佐下吳國越來越強盛;吳王闔閭去世后,夫差繼位。夫差不像其父親信任伍子胥,在消滅越國一事上不肯接受伍子胥的建議,甚至聽信讒言,認為其要聯齊反吳并賜死了伍子胥。伍子胥的尸體也被夫差派人裝在皮袋里投入大江,而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九年之后吳國滅亡,吳國百姓感念他的功德和忠誠,在江上為他立祠祭祀,供奉粽子。
二種說法是東漢時期的一位孝女曹娥。曹娥的父親是一個漁夫,有一年春夏之間,天降大雨,舜江洪水暴漲。漲水時,水中的魚蝦很多,但洪水洶涌,很是危險。曹娥的父親不劃著小船入江捕魚遲遲未歸。14歲的曹娥在家中苦等父親,心中不安,沿著江畔晝夜不停地尋找。她尋找了17個晝夜未果后無奈之下,將自己的衣裳拋入江中,跪下祈禱說:“父親,如果您在天有靈,就成全女兒的孝心,讓這在您所在的位置沉下去吧!”她的衣服隨著江水漂流一段之后,果真在某個地方沉了下去。曹娥見狀,當即縱身跳入了那片水中。五天之后,江面重新歸于平靜。人們在下游的江面發現了父女倆的尸體。死去的曹娥緊緊抱著父親,一點也沒有放松。人們說,是因為曹娥的孝心感動了河神,河神幫她在水下找到父親,又將兩人一齊送上水面。曹娥投江以后,人們將她視為新的河神供奉和祭祀,并將她投身的水域命名為曹娥江。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要舉行紀念曹娥的活動。
三種是我們廣為流傳的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位列右大夫。他學問淵博,有很多治國安邦的良策,但楚懷王不肯聽從,還將他罷官后逐出國都。屈原被罷官之后,流落汨羅江邊,仍不忘國家的前途命運。然而,朝廷召見的信還是不到,他卻聽到了壞的消息:秦兵攻破了楚國都城。屈原悲憤難忍,在五月初五這一日投江自盡,以身殉國。人們為了紀念他,往江里投擲糯米,以饗亡魂。但糯米卻被魚鱉吞食,人們就用葦葉把糯米包扎起來投江。煮熟葦葉色的糯米很是清香可口,于是演變成端午節的傳統食品,這就是粽子的來源。
宜賓建筑公司哪家好?歡迎來電咨詢小佳。
地址:臨港經開區水井灣路22號紫金城C地塊御園15幢1層34-35號
電話:0831-2021176 /0831-2106182